艮灵山公墓工作人员讲述关于丧葬的习俗,从门隅地区的历史演变来看,土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门巴族很可能曾经普遍实行过。但随着佛教在门隅地区的传播发展,门隅的门巴族主要的是实行火葬,天葬和水葬。
火葬和天葬多半是在喇嘛或富裕户中实行的,一般群众普遍行水葬。如果有婴儿早夭,有的是将木桶里面装进干沙,把尸体用盐水作防腐的处理,置于桶里,放在住房顶层的角楼上,经过数年后再进行水葬。对于那些有传染病的死者,其葬法是不同的,要进行土葬。有一些人将婴儿尸体放在高山石崖下葬。
墨脱宗门巴族普遍沿袭土葬这一古老的丧葬风俗,这是与苯教信仰的存在是有关系的。人死后,将尸体捆作胎儿状,放置在室内二至三日,设下死者灵位,被称作“米江巴”,用玉米等粮食磨的面,做成人骑虎的模型,并把它放在灵前供奉 。在死者的面前还要放食物、衣服和用具祭奠,并要请喇嘛来为他念经,在喇嘛念完经之后,再根据喇嘛所择定的时辰和方法进行出殡。把面人的模型抛到室外,然后还要在小道和村后的三岔路口抛散小石子用来驱鬼。
葬时要挖圆形的深坑,把尸体蹲放于坑内,并且将死者生前所用过的主要的衣物及其他(她)所喜爱的物件一并随葬,坟顶不留标记。墨脱门巴族也有实行火葬和水葬的。有的是先行土葬,等到一年以后再进行火葬。具体的作法是在埋葬的时候,坑顶用木板来遮盖,再堆土于木板上面,这是为了方便以后取尸。取出的尸骨在进行完火化之后,把骨灰与泥土拌匀,做成一个个的“叉叉”(锥形塔),然后把它放在村旁的“叉康”的里面(即存放泥塔的房子)。墨脱门巴族的夭折的婴儿,是将婴儿的尸体装入到一个特大的葫芦之中,然后埋在房屋的下边,在埋好之后,把土夯实打平,没有标记,不让外人知晓。在墨脱,水葬是只用于得了传染病的死者,这是与门隅的门巴族的丧葬风俗完全不一样的。
总之,从患病到死后的全过程,都贯穿着巫师和喇嘛的活动。过去,门巴族人民在精神上受到宗教的束缚是很严重的。1959年以后,在实行了民主改革的地区,随着门巴族中具有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年轻一代的成长,宗教观念逐渐淡化,特别是巫师的活动已近于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