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幻灯片1(图文)
陵园资讯
 
联系我们

总部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茅山峡风景区

24小时服务热线:023-86768386

传真:023-86768386

值班手机:189-------

公司网址: http://www.cqlygmw.com/sh

邮政编码:400033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民国的开国元勋蒋翊武

蒋翊武原名伯夔,又名保襄,也作保湘,湖南省澧州(今澧县)蒋家庙人,1885年生于一个长工家庭。父亲蒋皋南年轻时到城内丁公桥一家小油坊里学制豆油皮。老店主没有子女,去世后,蒋皋南接受了他们的微薄产业。蒋翊武是长子,父亲为培养他成长,便节衣缩食送他读私塾,四个弟弟则先后出去当学徒。
蒋翊武从小聪明过人,经过十多年的私塾教育,他熟读诗书,能写一手很好的古文词赋,有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但他对科举不感兴趣。1903年,他进入澧州高等小学堂,第二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堂。这时,革命思潮已在湘西北流行,蒋翊武阅读了清政府查禁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黄帝魂》等书,接受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思想,萌生了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志向。
一次,一个清朝官员来学校训话,告诫学生不可学洪(秀全)杨(秀清),而要学曾(国藩)左(宗棠)。血气方刚的蒋翊武当众站起反驳说:“洪杨,民族功臣;曾左,民族罪人!岂有攘斥功臣而效法罪人的?”他的话,使清朝官员张口结舌,却赢得了同学的敬重。
这一年,华兴会联合武昌补习所准备发动起义,蒋翊武参加了密谋。但起义事机不密,清政府大肆搜捕革命人士,蒋翊武只好避回老家。
1905年冬,蒋翊武来到上海,准备去日本留学,由于日本政府歧视中国留学生,留日学生纷纷回国,他只好留在上海。第二年春天,一些归国学生在吴淞办起中国公学,他便进入这所学校。中国公学里革命党人很多,蒋翊武与他们接触频繁,革命思想更加成熟。他和同学们组织了竞业学会,并由刘尧澄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09年秋,刘尧澄去汉口协助詹大悲接办《商务报》,蒋翊武便随刘去了汉口。汉口的革命活动非常活跃,不少革命者潜伏在新军里,成立团体,积蓄力量,使许多官兵接受了革命思想。蒋翊武到汉口时,新军中有一个革命团体叫群治学社,蒋翊武、刘尧澄、詹大悲为加入这个组织,便以访员(记者)身份前往鄂西采访,因为学社负责人杨王鹏等所在的第四十一标正在那里驻防,三人在潜江遇上了学社成员蔡大辅,蔡写信介绍他们回武昌去找留守的负责人李六如。路过天门,蒋翊武决意从军,经人介绍,他进了第四十一标第三营左队。
蒋翊武等加入后不久,群治学社的活动就受到了挫折,1910年9月改组为振武学社,推杨王鹏为社长。但振武学社也为清政府所不容,杨王鹏、李六如等被迫离去,蒋翊武接受了任务。随后,振武学社改名“文学社”,以“联合同志研究文学”为名掩护革命活动。1911年3月15日,文学社在武昌小东门内同文学舍召开正式的成立大会,蒋翊武被推为社长,王宪章为副社长,刘尧澄为参谋部长。
文学社成立后,积极扩大组织,开展活动。不久,新军各标营都有了文学社的成员和组织。当时,武汉的新军有一镇、一混成协,兵额共计1.5万人,文学社成员竟占1/5以上。在蒋翊武的领导下,文学社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团体,为反清武装起义聚结了一支人数可观的战斗力量。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将川汉粤铁路收归国有,遭到川、鄂、湘、粤四省人民反对,保路运动迅速兴起。四川的保路运动声势最大,后来直接发展为反清武装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湖北另一个革命团体共进会的领导骨干在武昌胭脂巷举行联席会议。会上推举共进会领导人刘公任军政府总理,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指挥(有说是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另一领导人孙武任参谋长。起义准备工作由这两个团体组成的指挥机关抓紧进行。
蒋翊武没有参加这次联席会议,当时他随所在部队去了岳州(今岳阳),直到决定于10月10日起义后,指挥机关才派人通知他回武汉主持起义工作。10月9日晨,蒋翊武回到武昌,听取了刘尧澄对起义准备的介绍。刘传达了同盟会军事领导人黄兴的意见,认为湖北应与其他省同时起义,但协调工作尚未完成,因而湖北方面应推迟起义。蒋翊武认为起义应慎重从事,应与各省同时举行,所以也主张推迟进行。
这天中午,他们刚吃过午饭,忽然有人跑来报告说:“汉口的机关部已失慎了!”原来,孙武等人在汉口宝善里制造起义用的炸弹时,不慎爆炸,孙武被炸伤。爆炸声惊动了汉口租界的俄国巡捕,他们迅速赶来捉人。孙武虽被救出,但起义用的旗帜、名册、印信和各种机密文件被抄走。这一事件暴露了革命党人的起义计划。蒋翊武了解事情真相后,思索着应付办法。这时,快到下午5时了,蒋翊武眼见起义将要流产,数千革命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便毅然决定当晚举行起义。他当即起草了起义命令,并让人抄写20多份,分头送出。起义命令要求革命武装夺取武汉三镇,听到中和门外炮声后,即分头攻占各自目标,楚望台军械库和清督署是攻击重点。
晚上11时,几个人正做着各种准备工作,忽然响起敲门声,有人说:“来会你们老爷的。”蒋翊武感到事已暴露,对其他人说:“事已至此,不要慌!”抄起一颗炸弹便往楼下冲。刘尧澄手拿两颗炸弹抢在前面,把炸弹扔向破门而入的警察,但炸弹未爆,未能阻止大批警察的涌进。经过一阵搏斗,指挥机关的人大部分被捉往警察署。蒋翊武对警官说:“我是来看热闹的,抓我做甚?”警官见他长袍短褂,拖着长辫,便放松了防范。蒋翊武待警官一走开,便越墙逃离。
蒋翊武认为起义不能发动,留在武汉有生命危险,便乘船离开了武汉。但是,失去指挥的起义士兵当天夜里发动了起义,奋战一夜,终于在第二天占领了武昌。蒋翊武在船上听到起义的消息,便弃船上岸,赶回武汉指挥。
12日清晨到达武汉,他打听到革命党人已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湖北都督,在谘议局设立了湖北军政府,立即前去共商大计,协同筹划防御清军进攻和推动各地起义响应。他以鄂豫招抚使的名义去汉口策动清军反正。汉口遭清军攻击,他组织督战队赶往前线与清军战斗。后来,汉口、汉阳守军不敌袁世凯北洋军的进攻,战时总司令黄兴辞职,蒋翊武被革命派推出来挽救危局。
11月28日,他任护理总司令官,指挥保卫武昌的战斗。12月6日,因清政府与革命军停战,蒋辞去总司令,仍以招抚使名义驻汉口。1912年2月,革命派与袁世凯和谈成功,蒋改任军务部副部长。
这时,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逐渐暴露了其反革命的真面目,黎元洪为对付革命党人,也私下同袁世凯拉关系。袁世凯为扶持黎元洪,清除湖北的革命派,便使用了调虎离山计,于6月间电邀蒋翊武去北京当临时大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临行前,蒋翊武召开了文学社的最后一次社员大会,决定这一革命团体的前途和出路。在蒋翊武的倡导下,会上一致决定全体加入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蒋翊武在北京整天无所事事,他对袁世凯采取了不合作态度,袁世凯授予他勋二位,又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他一概婉辞不受。8月,同盟会联合其他四个政团组成国民党,蒋翊武被推为参议。他赞成革命派宋教仁的政治主张,认为这样就可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避免出现独裁政权。1913年初,国民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取得优势,宋教仁南下一路宣传自己的政见,蒋翊武也前往上海、武汉一带游说,争取人民对国民党的支持。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派人刺死,蒋翊武感到靠议会和政党内阁是不能阻止袁世凯独裁统治的。
7月,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这时蒋翊武正在澧县探视父母。他在家接到友人催他去长沙发动湖南独立的电报,便向父母表示:“儿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不生还也。”7月25日,湖南宣布独立,他被任命为鄂豫招抚使,派往岳阳布置军队。湖南都督谭延?虽然也加入了国民党,但并不真正反袁;虽然宣布独立,却没有在军事上积极准备。江苏、江西等地的讨袁军遭受失败后,湖南于8月12日宣布取消独立。蒋翊武回到长沙,事情已无可挽回,只好与其他革命党人逃离湖南。别人都经汉口乘舟沿长江东下,蒋翊武觉得汉口太危险,那里认识他的人太多,于是决定改道广西去香港。
蒋翊武走到广西全州所属兴安县唐家冲,为驻军统领秦步衢的部下所捕,由全州押解至桂林。秦步衢查明被捕者是被袁世凯下令通缉的要犯蒋翊武后,兴奋异常,一面对蒋严加看管,一面打电报给袁世凯邀功请赏。蒋翊武的朋友听到消息,立即向桂军师长陈炳?求情,陈说蒋是要犯,不能徇私,仅令别居一室,指派刘家正专门看管。不久,袁世凯电令广西方面把蒋翊武就地枪决。陈炳?命令刘家正拿着袁世凯的电报给蒋翊武看,并告诉他第二天执行枪决,蒋翊武毫无惧色,并向刘家正谈论必须武装讨袁,认为不除此人,必然祸害民国。蒋翊武又向刘家正索纸要笔,书写遗嘱,并为遗腹子取名。
第二天,天气酷热,蒋翊武对刘家正说:“治斋(刘家正字),天气太热,可否改在傍晚执行,以免暴尸当午。”刘家正表示同意。下午4时,刘家正备饭,佐以白兰地酒款待蒋,蒋丝毫不把即将到来的死亡放在心上,他痛快地吃饭喝酒,以至微有醉意。饭后,即押赴桂林丽泽门外行刑。刑场监视员是营部副官黄沛然,监斩员是营部副官陆云高,士兵环立,围观者无数。蒋翊武这时穿着丝绸衫裤,从容端坐于大红毡上,向观众讲革命真理,慷慨激昂,听众动容,有些为之失声痛哭。执刑士兵凝神静听,迟迟不肯开枪。领头的排长见状,担心事情有变,突然拿出手枪,从背后向蒋翊武开枪,蒋翊武就这样就义了。友人为蒋翊武装殓,时间是1913年9月9日。
临刑前,蒋翊武写了四首绝命诗,其中两首说:“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余虏剑作寒鸣。”“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是谁支得江山住?只余有哀逐水流。”诗里,他对壮志未酬感到惋惜,对政权落在袁世凯手里感到痛心,他无力实现自己的革命目标,全诗蒙上一层感伤色彩。
蒋翊武就义时,年仅28岁。死后,一直受到人民的纪念。1921年孙中山在桂林督师北伐,下令为蒋翊武立纪念碑,亲笔题写了“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十二个字镌刻于碑上。蒋翊武的遗骸则在1916年护国战争胜利后归葬长沙,高耸于岳麓山腰的汉白玉墓塔,至今仍在不断地向人们讲述英雄的革命业绩。

上一篇:春节祭祀掠影   下一篇:午夜的陵园
友情链接
展开